李润福的日记 HD7.2分

李润福的日记

大岛渚
小松方正
纪录片,短片
日本
1965
日语

超高清播放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影片评论影片评论

单击刷新

用户评论

共“30”条评论
  • 绘枫
    @绘枫 0 有用

    (8.3/10) 大岛渚向左岸派致敬的短片,ppt电影,可以说是最早的视觉交互小说。有别于克里斯马克诗意的独白和充满哲思的科幻故事,大岛渚使用了对白与独白交融的形式,语言上则是与大岛纪录片高度相似的平实语言与排比质询。一二人称的交替使用很妙,一方面以孩子的独白展开叙事更加自然,批判意味更重;另一方面,不断肯定孩子的画外音,真实地再现了内心思想的形成过程,现实意义更深。

  • 拉面
    @拉面 0 有用

    居然是在韩国拍的 直到看到最后才看明白

  • 那不勒斯市市长
    @那不勒斯市市长 0 有用

    这是独属于邦人们的表达与叙事风格,是或许会被认为在淡化苦难、冲走对立的叙事风格。大岛渚在在日コリアン问题上,选择了不同于他以往作品的直球风格,将情绪的波动减小,却又一定程度上带出了一种温润的悲剧感觉。闭环叙事的背景音。

  • 安弟人人
    @安弟人人 0 有用

    J159

  • Pêche
    @Pêche 1 有用

    我知道它很好。可声优太赞了我又前一晚失眠,就睡了。。

  • 迟到王
    @迟到王 0 有用

    阿幸、La Jetée、我们的时代。语言(日语)自身成为了一个角色,和符号化的李润福并列

  • 胡纾
    @胡纾 0 有用

    20231016

  • 荒也
    @荒也 0 有用

    招架不住反复的独白,和一阵阵黑白写真。大岛渚的人道主义,韩国青少年苦难生活实录。

  • 西西
    @西西 3 有用

    一直以为这部纪录短片拍摄的背景是日本本土的朝鲜住民区,但没想到是导演特意前往南韩拍摄。而后背景音效给了一个重要提示,无论是街景的叫卖声还是画框内的日文,似乎都在说明一种关系,因而即使背景再模糊也能略知这样的生活建立在殖民之上。人称变换诉说下展开的对话,是创作者的发问,也是对观众的引导与异质交流。李润福,韩国的10岁少年,通过群像与画面放大的凝视被书写出自我内心的呐喊。但反过来看,是否又可以认为,日语在这里作为旁白语言,它本身通过电影的媒介属性放大了他者的视野呢?这是一种声音,也是一种悖论。

  • Kassy
    @Kassy 0 有用

    你是车站前卖口香糖的男孩

  • 笑忘書
    @笑忘書 0 有用

    三重视角,大岛渚的感伤情怀。

  • 温酒煮华雄
    @温酒煮华雄 1 有用

    乏善可陈……

  • wangzhy
    @wangzhy 0 有用

    一条导演评论音轨 一条主人公配 ppt 念日记 这个还是算了吧 而且 4.19 学运以及李承晚 60 年事件的交待也是尴尬的

  • 绿影冰雹
    @绿影冰雹 0 有用

    奇妙的是,民族气质一部分从语言流出

  • 按时对话法
    @按时对话法 0 有用

    Criterion Channel

  • c
    @c 1 有用

    每个小孩无论人种地区岂非都有可能是李润福?想不到这24分钟如此感人,还是那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伟大。。。 “李润福,一个10岁的少年。李润福,一个10岁的韩国少年…红辣椒一般。” 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讲什么东西。靠着几张照片便能做一部如此有力量的作品,大岛导演真是诚恳。那几张照片非常好的表达着状态。和《太阳的墓场》一样的比喻手法,可能画面和台词风马牛不相及,但情绪是贯通的。 看到对大岛渚一般的标签是性与暴力,其谬以千里计。

  • 一根鸡毛菜
    @一根鸡毛菜 0 有用

    描绘疾苦的纪录片是拍不完的,如果一遍又一遍,换成符号或者换个形式,谁又想称赞作者的伟大。社会的问题那么多,哪怕不是生死和穷困,也有太多没能解决,还愿意不断重温吗?

  • 电个爆炸头
    @电个爆炸头 0 有用

    李润福,你在寻找妈妈,我也在寻找妈妈。/ “我头上的天空是蔚蓝色的,没有云。如果我的家也像晴朗的天空那样就好了。你说,晴朗的天空会有悲伤吗? ” / 我们都是那个煮沸的红辣椒-- “沸腾吧,红辣椒将变得更加滚烫。” 但是我不确定我们会是一旦死去就能重新发芽的小麦。

  • Muyan
    @Muyan 1 有用

    在日朝鲜人的生活--它回复:这个不是在日朝鲜人题材,而是大岛渚亲身前往南韩拍摄的纪录片。虽然只是短片,但却是大岛渚最幼稚,也是最让我失望的作品。把战后南韩的贫穷落后的原因全部归结于当时的李承晚政府。但是把时间往前推些,韩战是原因,但比较根本的还是日韩合并时期日本人对于朝鲜半岛

  • 一个走神
    @一个走神 0 有用

    润福在努力活下去,卖口香糖、放羊、送报、擦皮鞋。大人反而萎靡不振。同样是面对现实呀,活着就是意义还是有意义才活着?

  • 吹牛伯爵
    @吹牛伯爵 2 有用

    #日本新浪潮# 在《广岛之恋》,雷乃以两句互相否认的画外音开场(“在广岛,你什么也没有看到。”);而在《李润福的日记》,“画外音”与李润福的旁白却永远是一方(画外音)对另一方(李润福)肯定的关系,但画外音任何的言语皆未构成对话的质料,其如掷出的主体而难有回响。 电影只是“一系列静止图像的投射”,大岛渚揭露了影像运动的幻象,令运动—影像仅仅成为电影的一种例外,一种特殊现象。但同时,原本静止的摄影作品在银幕长时间的停留后也具有了时间的流动特性,它捕捉到了日常中的动态瞬间,随着银幕上展开时间的流逝而向两端延展,其现实性不亚于任何一部社会现实主义影片,就如《堤》的科幻性远远压过好莱坞的后来者们。 2023.5.9

  • 老羊
    @老羊 2 有用

    在B站看了,虽然只是照片为主的短视频,但确实更能反映当时的实景实情。尤其像我这种,还穿过补丁衣服的上海人,就更能体会到一点点细枝末节。 其实,幸福和安宁,真的不易!

  • 猶黎士
    @猶黎士 4 有用

    一連串的排比讓我噁心,其實讓我噁心的是那“代言”,接近苦難,凝視苦難了嗎?沒有,當苦難變成景觀,被排比句一次次提示時,讓人不由要想,導演憑什麼能夠為這樣一位李潤福“代言”?考慮到日韓的歷史糾葛,這“代言”更令人噁心,用日語“第一人稱”宣說的韓國故事,充滿來自前殖民國度的過度凝視和反客為主。在凝視別人、為別人代言之前,導演必須先審視自己的立足所在,問題很簡單:憑什麼?

  • Peter Cat
    @Peter Cat 0 有用

    开启了大岛渚后半个60年代的创作。

  • 仙女葙鸲鹆
    @仙女葙鸲鹆 0 有用

    1982년에 대구에서 결혼 후 1984년 유한킴벌리에 취직해 두 자녀와 함께 단칸방에서 부족하면서도 단란하게 살다가 1990년 1월 9일경 들어 만성 간염으로 경북대학교병원에 입원했고, 16일만인 동월 25일 오후 5시에 숨을 거두었다.

  • 沈念
    @沈念 2 有用

    大島本人の言葉:「おのれの内部から発する歌をうたうという形の作品ではなく、外在する素材をとらえて映画をつくる場合にそこに強引におのれの歌を結びつけようとするあまりに破綻をくりかえしつづけてきた私が、ようやく、そうした場合にはむしろ素材のなかにおのれを発見して行くべきなのであるという当然の方法をようやく方法として身につけたように思われることである」。他说得很玄但其实就是对真实·记录·解释三者结合的迷恋(也许可解释为剧情电影导演对纪录影像的崇拜?)。结合本作形式来看,影像(大岛渚在南韩拍的写真)作为记录连接真实(韩国少年日记的朗读声,伤感而主观)与解释(日本男子的旁白,冷漠愤怒又讽刺),但三者之间的联系实则非常稀薄,不论是影像与声音(影像中没有主角本人身影),还是声音之间(虽然看似问答形式)。

  • 缺德梅
    @缺德梅 0 有用

    成人旁白太强,机械,冰冷。李润福,你是十岁的少年。李润福,你是十岁的韩国少年。

  • 唐朝
    @唐朝 1 有用

    1964年夏天,大岛渚第一次出国旅行,目的地是韩国,历时两月,计划拍一部关于日本渔船被韩国拦截的纪录片。计划流产后,他又打算拍女大学生在学生革命中负伤后沦落风尘的纪录片,也未成功。最终,他回到日本后,拍摄了这部全部由在韩国拍摄的贫穷儿童照片组成的短片,文本基于韩国出版的11岁少年李润福的日记。大岛渚通过旁白和贫穷儿童注视镜头的画面,一次次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儿童的身份,强化他们挣扎求生的困境和对成人社会的观察。这次旅韩经历,激发了大岛渚的第二次创作高峰,焦点是在日韩国/朝鲜人的问题,

  • 熊仔俠
    @熊仔俠 0 有用

    短片中的靜待攝影出自大島渚之手。千千萬萬個李潤福,像凡卡一樣書寫著自己的困苦。真的佩服日本左翼導演的情懷。

  • 胤祥
    @胤祥 2 有用

    大岛渚一定是在模仿克里斯·马凯的[堤],不过这种技巧被他用来表现十足批判性的内容,韩国战后大邱市少年的悲惨生活。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叙事交织。音轨做得还真心不错呢。这便是”日本新浪潮“的作品啊。

返回顶部